概述
亞東縣距日喀則390公里,距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580公里,面積42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萬畝,森林面積24萬畝。亞東縣轄2個鎮、5個鄉,境內山清水秀,氣候溫和,水源充沛,物產豐富,素有“西藏小江南”之美譽。帕里鎮海拔4360米,以“世界最高鎮”而著稱。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亞東縣總人口12038人,其中:帕里鎮2272人、下司馬鎮2783人、堆納鄉2399人、吉汝鄉768人、康布鄉992人、上亞東鄉1454人、下亞東鄉1370人。交通有區道204,另有正亞線、亞則、亞乃等專用公路,連通了全縣所有鄉鎮和行政村,交通較為便利。通車裡程達576公里,基中區道1條,110公里;專用公路17條,共364公里。
亞東是半農半牧縣,農作物主要有冬小麥、春小麥、青稞、豌豆、馬鈴薯等。畜牧業主要有氂牛、犏牛、黃牛、綿羊、山羊、馬、驢、騾、豬等。主要經濟林有蘋果、李子等。森林覆蓋率約為3.8%。木材蓄積量380萬立方米。
亞東縣境內不僅存在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而且有很大歷史價值的人文旅遊資源。主要有“一泉兩寺,一湖一山,一草一林”即康布溫泉、東嘎寺、嘎居寺、多慶湖、卓林拉日雪山、帕里草原、下亞東原始森林。另有豐富的具有地區特色的“亞東三鮮”,即亞東鮭魚、亞東野雞、帕里磨菇。
歷史沿革
亞東(卓木),藏語意為“旋谷、急流的深谷”。亞東,歷史上曾隸屬於帕里宗、而亞東只是卓木山谷里的一個小村。
1888年 英軍入侵西藏,亞東遂被英帝國強行闢為商埠。
1960年 6月,亞東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江孜地區專署。
1964年 5月,江孜地區與日喀則地區合併,亞東劃歸日喀則地區至今,縣府駐下司馬。
2000年 亞東縣轄2個鎮、5個鄉:下司馬鎮、帕里鎮;上亞東鄉、下亞東鄉、康布鄉、堆納鄉、吉汝鄉。
地理氣候
亞東縣地處西藏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與錫金、不丹、印度接壤,為西藏自治區邊境縣之一。亞東縣屬喜馬拉雅山高山地貌。平均海拔3500米,北部寬高,南部窄低。亞東總體地貌為一山溝。堆納鄉和帕里鎮之間有一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的山麓衝擊平原。亞東縣北部地勢高,海拔一般在4300米以上,地形較開闊,起伏較平緩。
亞東縣因懸殊的海拔高度,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氣候,以帕里鎮為界,北部海拔均在4300米以上,生長期約150天,霜期280天。降水量為410毫米。南部海拔大幅度下降,平均海拔為2800米,氣候濕潤,森林茂密,生長期210天,霜期160天,年降水量873毫米。自然災害有地震、洪水、暴風雪、土石流、滑坡、乾旱、冰雹等。
自然資源
原始森林
下亞東原始森林被譽為中國西南前哨的一座綠色寶庫,面積約550立方米,距亞東縣縣城12公里。林內主要樹種冷杉、鐵杉、喬松、樺樹、杜鵑樹、落葉松、紅豆杉、柏樹、白楊樹、藏青楊等等;主要野生動物有小熊貓、金錢豹、長尾葉猴、獐子、狗熊、馬熊、松鼠、草狐、狐狸、旱獺、野豬、野山羊、雪豬、狼、猞猁、野驢、啄木鳥、紅嘴烏鴉、黑嘴鸚鵡、黑頸鶴、草白鴨等;中草藥有湖黃蓮、天麻、蟲草、續緞、七葉一支花、雪蓮花、黨參、當歸、貝母、黑白烏頭、三七、麥冬等珍貴藥材。
山脈
卓木拉日雪山位於帕里鎮,距亞東縣縣城50公里。山高約7400米,是早古生代地層和喜瑪拉雅山花崗岩所組成的斷塊山系,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天然山口。由於卓木拉日雪山山脈橫通於縣境內的中部,從而導致亞東縣北高南低的地勢,還自然將縣劃分為兩個迥然不同的地貌單元。卓木拉日雪山在國內外知名度很高,是探險旅遊和科學考察旅遊的好去處。
湖泊礦產
亞東縣境內大小湖泊有34個,其中較大的是多慶湖,位於亞東縣堆納鄉,距亞東縣60公里。其總水面積達150多萬畝,天然無污染的魚蘊藏量在1500噸以上,還有措納湖、切措湖、洞坎湖、郭熱湖、林西湖、孔明湖等。礦產主要有鐵、水晶、泥炭等。
野生動植物
野生動物資源主要有小熊貓、金錢豹、長尾葉猴、孟加拉虎、獐子、鹿、野驢、猞猁、熊、水獺、狐狸、黑頸鶴、黃白鴨等。野生植物資源主要有落葉松、喬松、樺、鐵杉、紅豆杉、雲杉、冷杉、柏、白楊、藏青楊及黃連、天麻、蟲草、雪蓮花、續斷、七葉一支花、黨參、貝母、木耳、蘑菇、杜鵑、野玫瑰、野百合、迎春花、石榴花、山葡萄等。
人口民族
2011年底,亞東縣總人口12950人,其中,吉汝鄉855人,堆納鄉2817人,帕里鎮2566人,康布鄉1135人,上亞東鄉1301人,下司馬鎮1626人,下亞東鄉994人,縣直機關1656人。民族主要有藏族、漢族、回族等,其中藏族人口占98%以上。
經濟概況
2005年底,亞東縣生產總值達11064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3146萬元,第二產業產值1428萬元,第三產業產值6490萬元。
2013年亞東縣生產總值達4億元,比2012增長15%;亞東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4.4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億元,增長59%;邊境互市貿易額1.16億元(進口8400萬元,出口3200萬元),增長18.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043萬元,增長12.3%;農牧民人均純收入6444.08元,增長21.5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
2013年,亞東縣特色產業有亞東鮭魚、亞東木耳、帕里氂牛等農產品,其中亞東木耳地理標誌商標註冊已獲得國家農業部批准,帕里氂牛被列入國家保護名錄,亞東鮭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獲得批准。
2013年,亞東縣完成縣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043萬元,比2012年增加443萬元,增長12.3%。
2014年,亞東縣農業資源有耕地1.18萬畝,森林(林地)55萬餘畝,草場(草地)1000萬餘畝。
2014年,西藏樂華、西藏復星等4家知名企業在亞東縣落戶創業,縣級財政實得收入180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4年,亞東縣有各類學校21所,包括中學1所、國小8所、國小教學點(1-3年級)11個(處)、幼稚園1個,2001年在全區率先通過自治區“普九”驗收,2011年9月中旬“兩基”順利通過“國檢”。
文化事業
亞東縣的民間藝術有孔雀舞、獅子舞、藏戲等。
2011年亞東縣獲得了“‘中國十大邊疆重鎮’最具戰略地位邊疆名城”稱號。
衛生事業
2014年,亞東縣有一級甲等醫院1所,鄉(鎮)衛生院(所)7所,共有病房27間,床位46個,有醫務工作者65名(縣衛生服務中心32名,鄉鎮33名)。此外,郵政、銀行、電信、車站等齊全。
基礎建設
2013年,亞東縣完成投資2695.07萬元,維修加固了古汝水庫,充分利用農閒時期,改造中低產田2000畝,治理坡耕地500畝,維修水渠67條、水塘10座。亞東縣維修完成牲畜棚圈374座,新建牲畜棚圈56座,儲備青飼料632萬斤,麥麩7.8萬斤,油餅12萬斤。亞東縣舉辦農村戶用沼氣等農牧民適用技能培訓2300人次;投資296.26萬元,建成了559口農村戶用沼氣並投入使用。
交通編輯
亞東縣距日喀則市390公里,距自治區首府拉薩580公里。
亞東縣公路通車裡程達729公里,其中省道110公里,旅遊公路37公里,縣道109公里,鄉村道及邊防公路473公里(含農牧業生產道路),所有自然村基本實現了公路通達目標。
傳統習俗
亞東縣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與西藏其它地方不同的喪葬習俗——火葬。由於亞東群山環抱,很少有禿騖下來,故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一直選用火葬。火葬,在亞東藏族中是一種高級的葬法,由於葬法在民眾心目中地位很高,所以其儀式也比較隆重。人一斷氣,主家馬上派人通知親屬及近鄰,同時要派一位直系親屬去自己信仰的寺院占卜算卦,確定火葬的日辰,死者在家停放時間的長短,待人求卦回來後,方能確定。下一步就準備對屍體進行處理,與主家關係比較密切的近鄰就用溫水(溫水中有藏紅花等藏藥〕。替死者擦洗一遍,然後在死者的眼耳、鼻等隙中塞滿鮮穌油,把死者的兩手、兩腳交迭在一起,捆成胎兒形,從頭到腳,不許有裸露肌膚之處,然後裝到棺材里,把棺材放到堂屋的地板上,堂屋本身擺滿酥油燈,在這三天當中,有喇嘛白天黑夜的進行誦經。
火葬者的遺體,一般在家停放三天,頭兩天主家守護死者,到了要火化的前一天晚上,全村各戶至少來一人,大家在死者家靜坐一夜,表情十分嚴肅認真,只是默默喝酒、喝茶。清晨四點左右,大家就開始早餐,七點左右,主家給死者敬獻哈達,然後全村各戶要來人給死者敬獻哈達,獻完哈達把死者送出大門。到了火葬場,可看到一座石塊壘成的塔狀建築物,將死者從塔口放置在摞好的“井”字形柴禾上,轉好頭向,活佛在死者頭前的平地上畫八卦圖,點燃火,邊燒邊念經,火葬也同時開始,燒完之後喪葬也告一段落,即乾淨、又不上墳掃墓,只是根據自家情況念大、中、小經。三天之後,死者直系親屬派人去收拾燒後的骨灰,打開塔門,依據骨灰上留下的腳跡,可推斷死者的轉世,如:骨灰上留下狗爪印,即說明死者轉世為狗,以此類推。至此,火葬儀式全部結束。
旅遊資源
帕里草原
面積1000多平方公里,夏季的帕里草原綠草茵茵、野花遍地。既能一睹騎士的風采,又能享受獨特的民俗風情,加之在西藏及鄰國享有盛名的帕里氂牛。由於長期生長在卓木拉日雪山下的帕里草原上形成了體軀龐大、色澤亮麗、營養豐富、產肉、產奶多等特點。素有“喝的是礦泉水,吃的是蟲草”氂牛的美稱。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康布溫泉
位於亞東縣康布鄉的上康布地境內,距離亞東縣40公里,距離帕里鎮27公里。溫泉有14個泉眼,12間單獨隔離浴室,各個泉眼水溫、藥效各不相同,可治療骨科、皮膚科等幾十種疾病,溫泉顯著和獨特的療效吸引著許多區內外和鄰國人員來此洗浴治療。每年到溫泉洗浴治療人數上千人次。亞東縣新建了溫泉理療綜合中心和康布電站,可以進一步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洗浴、旅遊、治療。
古墓群
1990年5月,亞東縣發現古墓群5處及寺存文物和流散文物數件。其中吐蕃王朝時期的墓葬群4處,總計86座。分別稱為:嘎列山墓群、達熱牧點墓群、薩都村墓群、帕里鎮墓群,均分布於帕里草原上。這批墓群的發現能與史籍記載相印證。由於帕里吐蕃墓群位於西藏最南部的邊境地區。因此,比腹心地區所發現的吐蕃墓群而言,其意義和價值則更為重要。對於研究古代吐蕃王朝疆域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古寺廟
東嘎寺建於十六世紀初,至今有500多年的歷史,是扎什倫布寺的分寺,位於亞東縣上亞東鄉西邊山坡處,距縣城13公里,以東嘎山命名,是亞東規模、影響最大的一座格魯派寺廟,而且是西藏現代史上一座具有重要意義的寺廟。寺內現存有清末文物曬佛唐卡。寺內的壁畫雕刻藝術具有獨特的觀賞研究價值。
嘎居寺
位於亞東縣下亞東鄉切瑪村南部,在乃堆拉山北側半山上,東西長50米,南北寬29米。距縣城約10公里,寺廟東、西、南三面與錫金、不丹、尼泊爾、印度交界,是一塊獨具風格的噶居派淨地,該寺現存清代文物釋迦唐卡、天王唐卡。還存有一塊在第一次藏英戰爭期間駐藏大臣升泰所題贈的一塊“大放光明”的木匾。
“會談碑”
1951年7月16日,中國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張經武經印度到達亞東後會見了十四世達賴喇嘛,面交了毛澤東主席給達賴的親筆信和十七條協定抄本,同時宣傳了黨的英明政策。至今寺前尚立有“會談碑”一塊。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
中國邊陲城市
匯集中國邊界城市,走進邊疆人民生活,介紹邊界人文景觀,了解邊陲城市發展,增強人們國防意識。 |
西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地區 | 市轄區、縣級市、縣 |
拉薩市 | 城關區[拉薩市] | 林周縣 | 當雄縣 | 尼木縣 | 曲水縣 | 堆龍德慶縣 | 達孜縣 | 墨竹工卡縣 |
那曲地區 | 那曲縣 | 嘉黎縣 | 比如縣 | 聶榮縣 |安多縣 | 申扎縣 | 索縣 | 班戈縣 | 巴青縣 | 尼瑪縣 |
昌都地區 | 昌都縣 | 江達縣 | 貢覺縣 | 類烏齊縣 | 丁青縣 | 察雅縣 | 八宿縣 | 左貢縣 | 芒康縣 | 洛隆縣 | 邊壩縣 |
林芝地區 | 林芝縣 | 工布江達縣 | 米林縣 | 墨脫縣 | 波密縣 | 察隅縣 | 朗縣 |
山南地區 | 乃東縣 | 扎囊縣 | 貢嘎縣 |桑日縣 | 瓊結縣 | 曲松縣 | 措美縣 | 洛扎縣 | 加查縣 | 隆子縣 | 錯那縣 | 浪卡子縣 |
日喀則地區 | 日喀則市 | 南木林縣 | 江孜縣 | 定日縣 |薩迦縣 | 拉孜縣 | 昂仁縣 | 謝通門縣 |白朗縣 | 仁布縣 | 康馬縣 | 定結縣 | 仲巴縣 | 亞東縣 | 吉隆縣 | 聶拉木縣 | 薩嘎縣 | 崗巴縣 |
阿里地區 | 噶爾縣 | 普蘭縣 | 札達縣 | 日土縣 | 革吉縣 | 改則縣 | 措勤縣 |